1935年5月12日
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
統(tǒng)一中央軍事指揮的認識
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四川會理郊外召開擴大會議(即會理會議),統(tǒng)一對遵義會議以來中央軍事指揮的認識,研究確定今后的行動方針。
毛澤東發(fā)言指出:黨內(nèi)對失去中央蘇區(qū)而缺乏勝利信心和存在懷疑不滿情緒,是右傾思想的反映;改變中央軍事領導的意見,是違背遵義會議精神的。
周恩來、朱德等發(fā)言支持毛澤東的意見,稱贊毛澤東的軍事指揮,在危急情況下,由于采取兜大圈子、機動作戰(zhàn)的方針,四渡赤水,二占遵義,佯攻貴陽,威逼昆明,北渡金沙江,才擺脫了敵人的重兵包圍。
會議要求維護遵義會議確立的政治領導和軍事領導的團結,克服右傾思想;并決定立即北上,同紅四方面軍會合。
1949年5月12日
中共中央決定建立華中局
1949年5月12日,中共中央決定建立華中局(12月改為中南局),林彪為第一書記。
1949年5月12日
上海戰(zhàn)役正式開始
1949年5月12日,上海戰(zhàn)役正式開始。
按照中央軍委的部署,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(zhàn)軍第九、第十兩個兵團擔任對上海主攻任務。守衛(wèi)上海的是國民黨湯恩伯部8個軍24個師20余萬人,分別在上海外圍和市區(qū)設立據(jù)點和陣地。
至22日,解放軍基本消滅了國民黨外圍守軍,23日發(fā)起總攻,27日晚完全占領上海。湯恩伯率殘部5萬人登艦逃離,其余15萬多人全部被殲。
1958年5月12日
第一輛“東風”牌國產(chǎn)小轎車出產(chǎn)
資料圖:1958年5月21日毛主席在中南海觀看東風牌小轎車
1958年5月12日,第一輛“東風”牌國產(chǎn)小轎車在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出產(chǎn),標志著我國汽車工業(yè)技術水平有了新的提高。
此后,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的技術水平再上新的臺階,成功地制造出我國第一輛“紅旗”牌轎車。
1980年5月12日
鄧小平談中國四個現(xiàn)代化目標
鄧小平會見英國前首相、工黨領袖卡拉漢時,談到中國四個現(xiàn)代化目標指出:我們是講實際、從實際出發(fā)的。我們的四個現(xiàn)代化,不同于包括你們英國在內(nèi)的發(fā)達國家的現(xiàn)代化,中國人口太多,要達到你們那樣的現(xiàn)代化,人均年收入五千至七千美元,不現(xiàn)實。所以,我們提出的現(xiàn)代化是中國式的現(xiàn)代化。中國平均每人年收入達到一千美元,變成“小康之家”,這就是我們的目標。
他談到中國同第三世界國家的關系問題指出:中國永遠屬于第三世界?,F(xiàn)在是名副其實地屬于第三世界,將來發(fā)達了,還是屬于第三世界,還要繼續(xù)執(zhí)行現(xiàn)在的在道義上、政治上幫助第三世界的方針政策。中國是不是真正的社會主義國家,這是一個重要的標志。
1984年5月12日
鄧小平闡述中國獨立自主外交政策
1984年5月12日,鄧小平會見尼日爾國家元首、最高軍事委員會主席孔切時闡述中國獨立自主外交政策指出:中國采取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,概括起來有三句話:第一,反對霸權主義。第二,維護世界和平。第三,中國永遠屬于第三世界?,F(xiàn)在威脅世界和平的主要是霸權主義。不反對霸權主義,和平就靠不住。兩個超級大國的爭奪使世界不得安寧,美蘇兩家不管哪一家得分,吃虧的都是第三世界國家。
1987年5月12日
鄧小平談中國的外交政策與維護世界和平問題
1987年5月12日,鄧小平會見荷蘭首相呂貝爾斯時,談到中國的外交政策與維護世界和平問題指出:爭取比較長期的和平是可能的,戰(zhàn)爭是可以避免的。一九七八年我們制定一心一意搞建設的方針,就是建立在這樣一個判斷上的。要建設,沒有和平環(huán)境不行。我們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,這有利于和平。我們不打別人的牌,就是說不打蘇聯(lián)的牌,也不打美國的牌。我們也不讓別人打我們的牌。我們認為西歐和東歐都是維護和平的力量。只要歐洲不綁在別人的戰(zhàn)車上,戰(zhàn)爭就打不起來。爭取比較長一點的和平時間是可能的。如果下一個世紀五十年里,第三世界包括中國有一個可喜的發(fā)展,整個歐洲有一個可喜的發(fā)展,可以真正消除戰(zhàn)爭的危險。
2008年5月12日
汶川大地震
資料圖
2008年5月12日,當日14時28分,四川汶川發(fā)生震級里氏8級的特大地震。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、波及范圍最廣、救災難度最大的一次地震,涉及四川、甘肅、陜西、重慶等10個省區(qū)市,災區(qū)總面積約50萬平方公里、受災群眾4625萬多人。截至2008年8月,已造成69227人遇難、17923人失蹤。
汶川特大地震發(fā)生后,胡錦濤總書記立即作出指示,多次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和政治局會議,全面部署抗震救災工作。國務院迅速成立了抗震救災指揮部。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眾志成城、迎難而上,迅速展開我國歷史上救援速度最快、動員范圍最廣、投入力量最大的抗震救災斗爭,最大限度地挽救了受災群眾生命,最大限度地減低了災害造成的損失,譜寫了感天動地的英雄凱歌。
在抗震救災斗爭中,全黨全軍全國人民用理想凝聚力量、用信念鑄就堅強、用真情凝結關愛,大力培育和弘揚了萬眾一心、眾志成城,不畏艱險、百折不撓,以人為本、尊重科學的偉大抗震救災精神。
來源:中國共產(chǎn)黨新聞網(wǎng)、人民網(wǎng)、黨史網(wǎng)